
2022年9月,在波罗的海的深海区域,北溪1号管道发生了突如其来的爆炸,紧接着,北溪2号管道也发生了强烈的震动,随之而来的是海水从破裂的管道口喷涌而出,形成了大量巨大的气泡,向水面涌去。丹麦和瑞典的监测站实时捕捉到了这些异常信号,证实了四次爆炸的发生。管道的壁体严重受损,天然气大量泄漏,导致俄罗斯向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供应天然气的路线彻底中断。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的技术人员立刻调动了船只,带着潜水设备赶赴现场,计划对管道损坏情况进行详细检查。然而,由于爆炸的规模远超预期,修复工作显得遥遥无期。由于南方通道的土耳其已有蓝溪和土耳其溪两条管道线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备选方案。尽管这些管道的输送能力有限,每年只能输送约100亿立方米天然气,但还是被视作应急方案。
爆炸事件发生后的几个星期,2022年10月,普京与埃尔多安总统在阿斯塔纳峰会的会场上坐在长桌两端,进行了面对面的会谈。普京提出的新方案是在黑海的海底新建管道,每年输送550亿立方米天然气,通过土耳其再转运到欧洲,以填补北溪管道损失的空缺。而埃尔多安则要求俄罗斯在天然气出口价格上给予更多折扣,并坚决要求由土耳其负责销售和分销环节。
然而,双方的谈判陷入了僵局,直至2025年。为了推动这一方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派出了多名谈判员,多次飞往安卡拉,在土耳其能源部的大楼内与土方展开艰难的谈判。俄方的代表强调,由于管道容量的瓶颈问题,新建线路需要投入巨资。然而,埃尔多安的团队坚持要求更大幅度的折扣,并拒绝让俄方在运营过程中拥有更多控制权。
展开剩余79%随着谈判的深入,分歧逐渐加剧,土耳其方面提出了更多的附加条件,其中包括要求掌控管道的销售权。与此同时,俄罗斯国内的专家团队也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利用计算机模拟计算出通过格鲁吉亚或阿塞拜疆等复杂地区的备选陆上管道路线所面临的挑战,这些路线不仅涉及多国边境的协调,还可能引发潜在的冲突风险。
到了2024年底,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量已经降至232亿立方米,其中一半依赖于经过乌克兰的过境管道。然而,这条协议在12月31日到期,最终决定停止使用,工作人员开始拆除剩余的设备,标志着另一个天然气通道的彻底关闭。
2025年6月3日,彭博社透露,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内部宣布,最终放弃了土耳其枢纽的方案,谈判员整理完资料,离开了安卡拉,项目文件也被封存,意味着俄罗斯通过管道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计划将仅限于现有的两条土耳其线路,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恢复。
面对土耳其方案的彻底崩溃,俄罗斯天然气的收入缺口不断扩大,普京政府开始加速布局东方市场。自2019年12月东线管道开始通气以来,天然气的输送量逐年增长,到2025年,已接近其设计的最大输送量。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工程技术团队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在上海的办公大楼内,召开了关于如何提升输气能力的技术研讨会。俄方带来了管道的材质样品和流量监测设备,并演示了如何逐步增压到每年380亿立方米。
此外,另一条在建的管道是远东线,该项目于2022年签署后,施工团队开始在俄罗斯东部边境的针叶林区域铺设轨道。重型机械轰鸣,工人们戴着头盔,操作钻机开挖沟渠,预计该管道将在2027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
其中,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谈判尤为关键,该管道的年设计输气能力为500亿立方米,几乎与北溪1号相当。2025年5月,俄罗斯能源部长与中国官员在莫斯科举行了会谈,讨论了不同的路径选项。最初的设计方案是穿越蒙古,但最新的文件显示,最终决定采取直接连接俄罗斯与中国的线路,避免复杂的第三方国家参与。
普京通过视频连线参与了此次会谈,概述了双方的互惠条款。中国代表团审阅了合同草案,专注于技术规格和长期协议,但没有像土耳其那样要求大幅折扣。中国在多轮磋商中坚持务实合作,优先关注能源的多样化,而不想在俄罗斯面临出口困境时对价格进行压价。
2025年7月,俄罗斯天然气公司高层在内部会议上集中讨论了与中国的合作潜力。中国作为主要的天然气采购方,能够提供稳定的需求,这帮助俄罗斯在收入方面达成平衡。而双方的谈判氛围相对平和,没有过度的强硬要求。
与此同时,2025年6月,以色列和伊朗的紧张局势升级,促使中国加速与俄罗斯的对话。然而,俄中双方始终以平等的态度进行磋商,避免任何一方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欧洲市场的逐步收缩以及土耳其备选方案的失效,普京政府意识到必须加速推进东方方向的能源战略。到2025年,中俄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坚实的天然气管道网络,虽然规模有限,但能够帮助俄罗斯稳定其收入来源。中国采购天然气的同时,也支持俄罗斯将出口方向逐步转向东方,而没有利用这一期间的地缘政治冲突来施加压力。
未来,俄罗斯需要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建设,并克服其中的地质挑战以及直连线路的勘探问题。工程师团队已经在东北边境部署了钻探设备,采集土壤样本,以确认线路的稳定性。
预计到2027年远东线投入使用后,俄罗斯的天然气总输送量将大幅增加。为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俄罗斯公司必须协调资金投入,进行设备维护和更新。与此同时,中国也将继续增加天然气进口,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双方还计划通过年度峰会交换数据,并根据需求变化调整供应节奏。
这种稳定的伙伴关系对于俄罗斯的经济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使得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收入逐步从欧洲市场转向东方市场,减少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中国企业也在不断检验管道技术,推动能源进口多样化。
在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的全球规划会上,更新了能源供应的地图,标出了东方路径的战略位置。中国确保了能源供应的连续性,避免了任何中断的风险。预计这种合作将延续到2030年,随着管道容量的逐步扩大,俄中两国的能源合作格局将不断变化。
发布于:天津市配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